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于 3 月 12 日正式公布,其中一项引人注目的内容是,“深海科技” 首次被纳入其中。报告明确提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这一举措标志着深海科技正式站在了政策的风口浪尖,成为国家重点关注和发展的领域。
深海科技是一个涵盖广泛的领域,它囊括了用于探索、开发和利用深海资源,以及研究深海环境的一系列先进技术和相关学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领域:
深海探测技术:这是人类探索深海的 “眼睛”。从早期简单的潜水设备,到如今先进的载人潜水器、无人潜水器以及各种探测仪器,技术取得了巨大飞跃。例如我国的 “奋斗者” 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至 10909 米的深度,让科研人员能够亲身抵达深海,进行实地观测和采样。还有各类声呐系统,通过声波来探测海底地形、地貌以及海洋生物的分布情况,帮助我们绘制出详细的海底地图。
深海资源开发技术:深海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包括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如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等)、生物资源等。开发这些资源需要特殊的技术和装备。以深海油气开发为例,需要建设超深水钻井平台,像我国的 “蓝鲸” 系列超深水钻井平台,不断刷新全球作业纪录,能够在深海恶劣环境下进行油气钻探作业。在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方面,我国在多金属结核开采装备等技术上也已进入试点阶段。
深海通信与导航技术:在深海的茫茫黑暗中,实现有效的通信和精准的导航至关重要。传统的通信和导航手段在深海环境下面临诸多挑战,因此需要研发专门的技术。比如,利用声学通信技术,通过声波在海水中传递信息,实现潜水器与母船之间的数据传输。而在导航方面,采用惯性导航、卫星导航与声学定位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潜水器和作业设备能够准确地在深海中定位和移动。
深海工程技术:涉及深海基础设施建设、深海装备制造等。建造海底数据中心、漂浮式风电平台等都属于这一范畴。明阳智能的 “明阳天成号” 漂浮式风电平台,就是深海工程技术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成功应用,为开发深海风能资源提供了可行方案。
近年来,海洋经济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关注点。根据自然资源部《2024 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24 年我国海洋经济达到 105438 亿元,比上年增长 5.9%,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而深海科技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资源角度来看,深海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随着全球对金属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尤其是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钴、镍、锂等矿物的需求量预计到 2050 年将增长超 500%。深海中丰富的矿产资源有望缓解资源短缺的压力。同时,深海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也具有巨大潜力,尽管深水油田勘探开发费用较高,但因其储量和产量高,单位储量成本并不高,未来将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
从科技竞争层面而言,深海是全球科技竞争的前沿阵地。深海通信、无人潜航器等技术的发展,不仅关乎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更涉及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政策中提及的 “安全健康发展”,也凸显了对深海技术自主可控的重视,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深海生态系统的独特性:深海拥有许多独特的生态系统,如 “深海冷泉” 生态系统。冷泉是指海底之下的甲烷、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在地质结构或压力变化驱动下,溢出海底进入海水的活动。在冷泉生态系统中,海洋生物利用海底冷泉渗出的化学物质为能源进行化能合成,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群落。这里黑暗、高压、低氧,却孕育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许多生物是深海特有的物种。
深海科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方面,深海科技的发展为我们更好地了解深海生态环境提供了可能。通过先进的探测技术,我们能够深入研究深海生物的种类、分布、生态习性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保护深海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深海资源开发等活动也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例如,深海矿产开采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噪音、废弃物排放等问题,干扰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甚至可能破坏一些脆弱的生态系统。因此,在发展深海科技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生态保护,确保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深海科技助力生态保护的举措:在深海资源开发过程中,我国在环保技术方面不断积累经验。例如,在可燃冰试采技术、多金属结核开采装备等试点阶段,就充分考虑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在深海油气开发中,亚洲首艘圆筒型 FPSO “海葵一号” 搭载的双燃料发电机组,既具备柴油机组可靠的性能,又拥有天然气机组经济、环保的优点。该系统投用后设施伴生气利用率突破 70%,每年可替代超 2400 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 4000 吨,构建形成了 “油气处理一伴生气回收一清洁发电” 的可持续用能体系,为海洋油气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范例。
此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 的建设,也体现了对深海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该装置采用 “样地实验 + 陆地模拟,海陆协同、时空互换” 的设计思想,通过建设深海载人驻守型海底实验室与陆基保真模拟设施,支撑冷泉生态系统发育、化能合成生物演替和甲烷物态演化及其环境效应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冷泉生态系统,为保护这一独特的生态系统提供科学支持。
此次深海科技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预示着未来我国将围绕该领域出台一系列专项支持政策,推动技术攻关与产业链协同发展。政策重点将涵盖深海探测、资源开发、装备制造及生态保护等多个方向。在技术突破方面,我国将继续从科研探索向产业化跃迁,进一步提升核心设备国产化率,加强 AI 等新技术在深海科技领域的融合应用,如智能算法将不断提升深海数据处理效率,AI 驱动的仿生机器人、自主式水下航行器(AUV)将更加广泛地替代传统作业方式,通信与定位精度也将持续优化。
在商业化进程中,深海资源开发与海洋新基建将继续先行。深海油气资源、可燃冰、深海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将不断取得新进展,海底数据中心(IDC)节能方案、漂浮式风电平台等海洋新基建项目也将逐步落地,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链生态。同时,我们也期待在发展深海科技的过程中,能够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实现深海科技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让深海这片神秘的领域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深海科技的发展,不仅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更是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让我们共同期待深海科技在政策的支持下,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我们带来更多关于深海的惊喜与希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随着王楚钦4-1,林诗栋4-3,世界杯8强对阵出炉:国乒3人+日本1人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美商海盗船发布 VOID WIRELESS V2 游戏耳机:降噪麦克风设计
天猫魔屏 C3 投影仪发布:1080P、优酷内容终身会员,159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