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官网(中国大陆)手机娱乐第一门户-官方网站

大地边缘的孤独印记:切柳斯金角废弃极地考察站-九游官网(中国大陆)手机娱乐第一门户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0851-6684378(24小时服务)

大地边缘的孤独印记:切柳斯金角废弃极地考察站

  这里是真正的世界尽头,见证了北极的发现与开发,见证了俄罗斯探险家和先驱们几个世纪前的奋斗与英勇壮举。

  这里是世界上大陆陆地的最北点,是欧亚大陆最北的地方,也是俄罗斯大陆的最北点——切柳斯金角,位于北纬 77°43′00″,东经 104°18′00″。

  但这不仅仅是世界的尽头,更是历史的尽头——一部关于北极发现与开发的历史,一部关于斗争与英雄事迹的历史,一部属于俄国的历史。

  这片土地严酷、冷峻,毫无生机可言。在这些纬度中,人们不禁会思考,祖先在开发这片领土时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困苦。

  直到1932年9月,这里才建立了切柳斯金角极地站,这是世界上最靠近北极的极地站之一,也是北极大陆最北的极地站。

  大约到了1960年代,边防部队才在切柳斯金角驻扎。在极地站工作的除了气象学家外,还有专门负责监测船只通过维尔基茨基海峡的单位,以保障北方海航道的安全。

  今天,这座极地站的正式名称是以学者 Е.К. 费奥多罗夫 命名的极地站,它的更名距今仅40余年。

  50多年前,切柳斯金角的冬季驻留人员曾多达上百名,这还不包括驻扎在这里的边防部队

  按照北极的标准来看,切柳斯金角的定居点曾是一座真正的文明中心。事实上,它不仅仅是一个定居点,而是一座位于极地高纬度的科研基地。

  这里曾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行政管理机构、邮局、医院、幼儿园、小型机场(可供安-2 和 伊尔-14 飞机起降)、温室、旅馆、边防哨所、锅炉房、浴室、维修车间,甚至还有一个养牛场。

  要在北极修建这样一座完整的基础设施极为困难,也需要极高的成本。试想,这里距离北极点仅一千多公里。

  这里的气候极为严酷。极地科学家告诉我们,这里的狂风可以摧毁天线,掀翻屋顶。即便有强风,冬季的积雪依然可以堆积至数米之高。

  全年最温暖的月份是7月和8月,平均气温分别仅为1.5°C 和 1.6°C,而平均最低气温接近零度。

  夏季,这里经常被浓雾笼罩,严重影响短暂的夏季航运。北极夜持续75天,北极昼则长达102天。

  他们记录大气温度、地表温度、不同高度的大气参数、海水样本、冰层厚度、降水量,同时还监测太阳辐射强度以及极光的能量水平等关键数据。

  他们的工作不仅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还为北极航行、气象预测以及极地生态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 在冬季考察期间,像我们这样的探险者,驾驶全地形车穿越冰雪,抵达这片欧亚大陆的最北端。

  此外,还有一些无畏的冒险家会选择徒步在夏季抵达切柳斯金角,有人乘坐双体船航行至此,甚至还有人春季时佩戴滑雪装备穿越极地。

  在极地站过冬的工作人员平均仅有4-5人,边防哨所的人数稍多一些。夏季时,人流会稍显活跃,考察队、科学家和附近勘探队的成员偶尔会造访。

  1990年代初,这里进入了一段“无政府”与“遗忘”的时期,曾经辉煌的极地站逐渐走向衰败。

  大量基础设施被废弃,如今仅存的建筑寥寥无几。机场、无线电中心、大部分科学实验室都已不复存在。

  目前,极地气象学家们仍住在苏联时期建造的两座两层宿舍楼之一,并在距离宿舍约百米的高空气象站进行观测。

  曾经矗立在海峡岸边的极地站,九游官方平台如今也已荒废二十余年,原本用于航行监测的设备早已沉寂。

  在作者上次访问切柳斯金角时,由于北极熊出没,我未能前往探访这片废墟。这一次,情况稍显平静,我们得以进入其中,目睹那被时间封存的世界。

  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空荡荡的建筑,黑洞般的窗户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往日的繁华。房屋墙壁上结满厚厚的霜,屋顶堆积着厚厚的积雪,周围散落着生锈的油桶和各类金属残骸。这里弥漫着荒凉与破败的气息。

  在废墟中,我们发现了温室的遗迹、破旧的儿童秋千,以及一座曾用于监视北极熊的瞭望塔。在这里,熊才是真正的主人,而人类只是过客。

  在工作大厅里,发现了一封尘封的俄罗斯邮政信件,收件人是极地站站长尼古拉·雅罗斯拉沃维奇·科瓦尔丘克(Николай Ярославович Ковальчук),时间大约是2000年代中期。

  尼古拉·科瓦尔丘克曾是极地站的负责人,他从1990年至2008年间,在这里度过了漫长的18个寒冬。

  在2006年的航运季节,由于燃油供应未能及时送达,极地站几乎失去了电力供应,仅能依靠边防哨所提供的微量电能勉强维持照明和仪器运行。

  架子上放着一摞崭新的记录纸和打印机色带,生产日期为1980年代前期。而另一边,则是堆叠整齐的2008年水文观测记录纸卷轴。

  在技术设备室,发现了一排标注着“Арктика”(“北极”)字样的巨大机柜,推测是专为极地站开发的短波无线电设备。

  此外,还有一台产自东德的FS穿孔纸带输入机、一批陌生的老式显示器、键盘,以及一系列东德制造的打字机。这些设备仿佛一座被遗忘的极地技术博物馆,静静地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故事。

  作者将照片展示给那些成长于2000年代、习惯了智能手机和移动电话的一代人——他们竟然完全无法回答这些设备是什么、又是用来干什么的。

  墙上还挂着上世纪90年代的明星海报,旁边的抽屉里则整齐地摆放着十几盘VHS录像带,装着90年代的电影。

  仿佛触碰到了博物馆中的展品,这些物品在世界的尽头依然保存完好,令人惊叹。

  在这样的地方,可以像在博物馆里一样闲逛数小时,慢慢翻阅、仔细端详每一件物品。唯一的难题就是极寒,而且我们的摄影设备几乎已经没电了。除了照片,我们还拍摄了视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南京曾经标价2.3亿豪宅6599万起被拍卖,已经有2人缴纳1000万报名

  曝哪吒汽车CEO教科书级跑路!北京门店全停摆,300家经销商维权

  35.98万元起,问界M8上市!小订已破15万辆,余承东:鸿蒙智行没有一辆车因电池问题发生燃烧,安全是最大的豪华

  随着王楚钦4-1,林诗栋4-3,世界杯8强对阵出炉:国乒3人+日本1人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Copyright © 2025 九游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