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官网(中国大陆)手机娱乐第一门户-官方网站

多领域鼓励科技创新山东“四链”融合赋能海洋产业发展-九游官网(中国大陆)手机娱乐第一门户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0851-6684378(24小时服务)

多领域鼓励科技创新山东“四链”融合赋能海洋产业发展

  九游官网九游官网

多领域鼓励科技创新山东“四链”融合赋能海洋产业发展

  山东省海洋局印发《关于开展2025年度山东省海洋科技创新奖推荐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以鼓励海洋领域的科技创新,推动海洋产业发展。

  《通知》明确,“海洋科技创新奖”涵盖了海洋产业发展、海洋保护与开发、海洋公共服务与管理、海洋标准化、海洋科学普及等领域。近年来,山东不断强化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一大批具备引领性的技术标准和国之重器投入海洋产业的各个领域,成为引领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近年来,山东布局五大创新行动,明确海洋人工智能、绿色港口等14个重点主攻领域,并取得了大量成果。为鼓励山东海洋领域的科技创新,调动海洋科技工作者的创造性,推动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科技创新奖”应运而生。

  据了解,“海洋科技创新奖”主要授予在海洋产业发展、海洋保护与开发、海洋公共服务与管理、海洋标准化、海洋科学普及等领域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

  本届“海洋科技创新奖”设置了基础研究类、技术开发类、公共服务与管理类、标准与科普类奖项,再加上青年科技奖。其中,技术开发类是指在海洋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应用中,技术创新性突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的成果。

  在推荐条件方面,《通知》明确,技术开发类、公共服务与管理类成果,须应用实施一年以上,同时出具应用证明;标准类成果应为现行有效且发布实施两年及以上的海洋领域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包括省级、市级地方标准)及团体标准。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山东省海洋科技创新奖推荐书》明确,基础研究类、技术开发类、管理与公共服务类奖项的推荐,需要填写推广应用情况以及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其中的推广应用情况,还需要明确应用单位名称以及经济效益等信息;技术开发类奖项需要明确近三年经济效益,相关表格还需要填写新增销售额、新增利润、新增税收等详细数据。

  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马方奎认为,近年来,山东海洋产业升级迫切需要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需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因此,“海洋科技创新奖”也是为了能更好地引导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好地服务于海洋产业的发展。山东省海洋科技创新奖奖励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也提到,本次评奖把经济效益明确为评奖推荐理由,说明“海洋科技创新奖”贯彻了推动海洋产业发展的初衷。

  另据了解,除了“海洋科技创新奖”评选外,山东还将通过山东科技大市场和海洋科技大市场,常态化开展项目路演、科技沙龙等产研活动,为海洋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方位服务,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近年来,山东积极发挥海洋科技力量雄厚的优势,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到2024年,山东海洋科技贡献率超70%,科技自立自强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支撑。

  山东的海洋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十分完备,目前海洋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崂山实验室已经入轨运行,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国家深海基地等50个“国字号”海洋科研平台集聚山东。海洋领域全职驻鲁院士22人,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在深海开发、智能装备、生物育种等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山东科学技术最高奖,三分之一来自海洋领域。

  山东还着力推进海洋科技高水平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赋能海洋产业发展。依托崂山实验室、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等“国字号”科研平台,实施“透明海洋”“蓝色药库”等大科学计划,深海智能浮标、水下无人航行器等一批高端装备技术实现突破。

  在海洋科研平台的加持下,近年来,山东建造了一大批海洋“国之重器”。如2024年5月,由青岛造船厂建造的“深蓝2号”大型智能深海养殖网箱实现陆地完工。该网箱总高度71.5米、直径70米,全潜状态设计养殖水体达9万立方米,是目前我国应用海域最远、适用水深最深、养殖水体最大、功能性能最先进的深远海养殖网箱装备。再如由中集来福士自主设计建造的全球最先进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2号”,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顺利开展第二轮可燃冰试采任务,创造了“产气总量86.14万立方米、日均产气量2.87万立方米”两项新的世界纪录,攻克了深海浅软地层水平井钻采核心技术。还有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能够在99.8%的广阔海域中使用,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

  受其影响,山东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电力业、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为代表的海洋新兴产业不断培育壮大。2018年以来,全省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累计增长64.8%,平均增速达8.7%,高于海洋产业平均增速2.8个百分点,海洋新兴产业已成为全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

  马方奎表示,众多高能级研发平台的建设与高端海洋装备的制造,有力支撑了山东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也正加速营造良好的海洋产业创新生态,为山东加快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海洋“国之重器”、科研平台的建设,均有力推动了山东海洋产业的升级,这也离不开教育和人才的支撑。海洋科技创新奖的设立更是对科研、教育工作者向海图强的激励。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在2024年,全省海洋科研教育实现增加值1044.5亿元,比上年增长3.8%,首次跃居全国第一;实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蓝色人才专项”,累计引进培育涉海高层次人才224名;住鲁海洋界院士22人,约占全国三分之一;海洋领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0名,数量居全国首位。在海洋人才引进、培养和教育方面,山东已经站在了全国前列。

  上述工作的成效也很显著。“十三五”以来,全省海洋领域突破海工装备研发等97项关键核心技术,共有16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占该领域全国获奖总数的40%以上,居全国第一位。下一步,山东将重点面向海洋领域实施顶尖人才和海外英才集聚三年行动计划,引育一批急需紧缺的顶尖人才、领军人才,着力打造海洋人才集聚高地。

  此外,山东还布局建设了现代海洋等4个高等教育共同体,由高校领衔、科研机构和企业深度参与,开展学科互助共建、产教协同育人、科教资源共享、人才共引共用、技术协同攻关,推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

  经济导报记者还注意到,近年来山东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培养、评价、使用、服务等领域政策创新力度,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建立完善“四链”融合推进机制,实现了要素有序流动、政策同向发力。“通过科技、教育、人才的一体化改革举措,着力培育各类资源集聚融通的产业创新生态,不断提升人才引领产业发展的整体效能,继而真正解决一批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难题。”马方奎表示。

  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通过技术突破、模式创新和生态协同,可以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以下是升级路径:

  首先是关键技术突破驱动产业变革,包括基础研究转化、颠覆性技术应用、搭建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其次是数字化重构产业生态,包括工业互联网平台、农业数字孪生等;第三是创新组织模式变革,包括创建产业创新联合体、敏捷创新网络等;第四是政策与资本协同,包括创新沙盒机制、新型科研资助等;第五是人才培育体系升级,包括产业教授制度、数字工匠培养等;最后是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包括碳中和技术图谱、循环经济创新等。

  当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应当避免陷入技术应用孤岛,应着力构建包含技术供给方、产业需求方、资本方、政策方在内的创新共同体。开放式创新生态的建设,才是支撑产业持续升级的关键。

Copyright © 2025 九游官网 版权所有